《易》之道盖备于此,图亦尽之矣。
斗廉向莫敖陈说了几个可以克敌的理由,莫敖还是没有信心,想要占卜,斗廉乃云:卜以决疑,不疑何卜?这八个字成为后世易学中被频繁引用的一句话。来源:《周易研究》 进入专题: 易学 命运观 性命论 。
初非占吉即吉、占凶即凶也。然而,究竟如何来理解稽疑?当然不止是猜和概率那么简单。世界各大文明都曾有过占卜现象,之所以需要占卜,是因为人在生活走向不确定时,对命运产生了焦虑。如果确定是对的,就不必疑虑,不论成败,都要去做,自反而缩,虽千万人吾往矣。著有《婚与丧》《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》《神圣的家》《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》《人伦的解体: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》《生命的深度:〈三体〉的哲学解读》《礼以义起——传统礼学的义理探询》等。
此与莫敖之事又略有不同,事成与否,并不确定,但不论成败,存亡之际,已势在必行,别无选择。但无论保险理赔有多么高,已经发生的不幸都不会改变,都不能使人们不遭遇飞来横祸或不治之症,反而在提醒我们,命运仍然是存在大量或然性的,无论科学怎样发展,无论技术多么先进,无论社会化程度多么高,都不能改变这一点。文明以说,大亨以正,革而当,其悔乃亡,己日是变革的时机,诚信是变革的条件。
《谦·彖传》云:谦尊而光,卑而不可逾,君子之终也。谦的卦象是艮下坤上,即高山掩藏在大地之中,具有渊默谦抑的象征意义。而《易传》里的君子所体现的仁礼思想、人生哲学,正是中华民族思想最光辉的一面。这个明就是指太阳,意思是说当太阳出现在地上,万物晋生成长。
君子道长,小人道消甚至成为从古至今读书人孤高耿介、无畏无惧的一种信念。这种个体与集体的高度统一观念,至今仍然有积极的社会实践意义。
不管是贵族阶层,还是下层庶民,只要道德品格好,均可称为君子。如君子将有为也,将有行也(《系辞》)、君子以反身修德(《蹇·象传》)、君子以见善则迁,有过则改(《益·象传》)、君子以致命遂志(《困·象传》)等。这与《系辞》中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乱的忧患意识深深相契。君子守持正固之道,延伸于家庭生活中,即要有端正的家风。
人生难免磕磕绊绊,《杂卦》这一有力总结传达给我们怎样的处世态度与执着追求?江林昌:《周易》从易卦、《易经》到《易传》,都是讲天地宇宙、日月升降、阴阳变化、四时替代,然后是万物的春生、夏长、秋实、冬藏,终始循环。集体主义背景下的君子人格思想,涉及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谦敬。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当代中国依然熠熠生辉,是中国人民开拓进取的精神支柱。君子以俭德辟难(《否·象传》)、君子以慎言语,节饮食(《颐·象传》),指君子的言行应立足于朴素的生活土壤中,包括用度的节俭、言语的谨慎、饮食的节制。
如《系辞》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乱,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,而小人不耻不仁,不畏不义,不见利不劝,不威不惩。其二,君子能够在困境和磨难中进取遂志。
从近代鸦片战争、抗日战争,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到改革开放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,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史。《革·象传》云:君子以治历明时,君子观此卦体悟出事物变革创新的道理,从而修治历法以安排生产与生活。
孙鸣晨:《周易》对君子的论述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启发。日新便是时时变化,日日更新,生命只有在变化中才充满生机和辉光。《谦》为六十四卦中唯一六爻皆吉之卦,《集解》引郑玄曰:山体高,今在地下。《咸》卦认为山泽通气譬如男女感应亲和,因此以至诚之情相与方能感通人心,以宽和之心相容自然会和谐幸福。君子人格的精神是生命的昂扬状态,也是不断更新的精神风貌,与时代同行,站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。《讼》卦是天与水违行,《象传》谓君子以作事谋始,凡作事之始就应当慎重谋虑,防患于未然。
要能随机应变,适时而动,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(《系辞》)。《谦》卦为地中有山之象,山本来高耸于大地之上,如今却能够低藏于地中,寓意了谦逊之美。
《周易》屡屡提到仁义诚信的重要性,代表诚信之意的孚字出现了42次,如《需》《比》《小畜》《履》《随》《坎》《萃》《中孚》等各卦爻辞都有所涉及。 四记者:《泰·彖传》中说君子道长,小人道消也(消,《杂卦》中一作忧),而《杂卦》又特意以此句作结,体现出作者独特的人生趣味与社会理想。
君子人格是以学为首,在聚之辩之居之行之的活动中实现的。《易传》里的君子已发展为指人格品德,是就道德而言。
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和现实基础上,重提君子之道,对我们现代人的思维与认知方式有着以下几点启示。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。从自然万物中,君子把握了治理社会的规律,又能自觉修己,警惕行事,即《系辞》所说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乱,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。《杂卦》还告诉我们,世道不尽然都是顺利的,偶尔也会有挫折,也会有困难,但这些都是一时的,所以有德的君子不应该惧怕,不应该堕落,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,不能向社会的阴暗面屈服,而应当小心谨慎地保持自我,修养德行,坚强不息,等待美善时机的到来。
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,《易》之象也。君子应持中守正,言行有度,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(《象传》)。
家风一词源于《家人》卦,《象传》曰:风自火出,家人。《文言》的阐释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:一是从自然的生长、发展、收获、凝结的四时生命节律,转变为人格精神善之长嘉之会义之和事之干的象征表达。
(《荀子·王制》)这是君子精神的最高境界。而《易》之传则是春秋晚期孔子在前人基础上对易卦、《易经》的思想阐发与哲学提升。
江林昌:《周易》经、传中的君子含义是发展变化的,与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。而《系辞》:劳谦,君子有终,吉。这里所谓三极,是指天道、地道、人道。能否请三位学者对此进行归纳和总结?傅道彬:《周易》依据观物取象的原则,将自然物象上升为抽象的哲学表述,每一自然现象和运动中总能体味出思想意蕴。
《周易》立天、地、人三才之道,将天道与人事相统一。《升》卦是地中生木,《象传》谓君子以顺德,积小以高大,这里可以推及精神的顽强生长,逐渐升华。
现在我们所熟知的进德修业修辞立诚敬以直内义以方外,都是将自然天地的现象转化为人格精神的系统表达。第二,欲及时也的时间意识。
言行,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,可不慎乎。君子以顺德,积小以高大。